查看原文
其他

李彬彬教授获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


教师节特辑


大熊猫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是近年来大熊猫保护的主要威胁。上个月,李彬彬教授获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港币3,868,000)。这笔为期四年的资金用于支持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放牧及管理措施研究。

 

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大熊猫分布区一直存在放牧现象,但是天然林禁伐以及退耕还林后,周边社区居民不能再从森林采伐及耕种中获取经济利益,放牧现象日益严重。第三次和第四次大全国大熊猫调查都发现,放牧已成为大熊猫栖息地内存在最为广泛的人类干扰。对于大熊猫而言,其对放牧生境有明显的回避现象。放牧占用了大熊猫的生存空间,通过啃食和践踏对竹类生长造成破坏,从而使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降低。研究发现,放养的家畜大量以竹子作为食物来源,导致大面积的熊猫栖息地退化甚至消失,这可能会加剧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加剧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作为全球最有效地伞护物种之一,大熊猫也庇佑着众多的中国森林特有物种,96%的熊猫栖息地与中国森林特有物种分布中心重合。因此,针对大熊猫保护解决林下放牧问题,不仅有益于大熊猫也有利于其他特有物种的生存与保护。

方案解决


李彬彬教授及其团队试图通过野外工作(红外相机监测、小型兽类调查和植物调查等)和室内数据分析,确定过去十年间,由于放牧影响,带来的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利用变化并阐释受严重影响地区的放牧特征,并确定林下家畜承载量。通过社会经济学调查,确定不同放牧区域减畜或禁牧所需的解决机制,探究可行性并推动解决方案的共识。



此外,通过与各利益相关者(村民、政府不同部分、旅游公司、研究人员、NGO等)的问卷访谈以及开展针对社区区民的保护方法培训等形式,建立一个纵向综合社区参与式保护工具箱,用于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因素来分析大熊猫栖息地放牧相关的利益冲突,确定以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为目的的替代生计,最终建立社区参与式的保护方法。

社区访谈


 

图为参与项目的部分成员,从左往右依次为:赵翔、李彬彬、高妍、刘翠。



李彬彬教授、Kathinka Furst教授、Moon Joon Kim教授和香港海洋公园的科研工作者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


今年暑假,李彬彬教授携团队数名研究人员并带领学生深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跋山车水、翻山越岭,探寻熊猫栖息地。让我们跟随她的镜头,一睹女科学家的野外日常吧。


观看视频👇




值此教师节之际,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全体员工向所有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你们辛苦了!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MEP)是国际首个集成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核心课程的硕士项目,由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和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共同授予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环境领域新一代的领军人才。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2019年秋季学期将于2018年9月初开放申请,敬请关注网站信息。

iMEP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

(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q033527pfb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